欢迎访问本网站!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

当前位置: bat365中国官方网站 > 科研成果 > 正文
西狭摩崖石刻线画《五瑞图》之艺术特色
日期:2014-12-11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    分享到

西狭摩崖石刻线画《五瑞图》之艺术特色

余永[*]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美术系 甘肃成县 742500)

摘 要: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正文右侧所刻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等五种祥瑞图像,称《五瑞图》,是汉代石刻线画艺术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汉代石刻艺术雄浑饱满的共性特征,而且具备构图完整、造型写实的个性色彩,体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美术史价值。

关键词:《五瑞图》;汉代艺术;石刻线画;艺术特征

西狭摩崖石刻线画《五瑞图》拓片

《西狭颂》是著名的“东汉隶书摩崖三大颂碑”之一,以方整宽博、静穆浑厚的书法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历代学者对其书法艺术给予了重点的研究和极高的评价。但其价值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方面,也与其图文并茂的结构形式有关:即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有机结合,在正文右侧,用老辣、细劲的线条刻画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等五种祥瑞图像,称《五瑞图》。

《五瑞图》是汉代“石刻线画”艺术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山区,所以其艺术价值并未引起美术界的关注,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周到先生编著的《中国画像石全集·石刻线画》一书,在序论中认为石刻线画“最初盛于汉代,并且是由墓室画像石逐步应用到其他石材制作上的”,[1](1但并未选入汉代石刻线画作品,而直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选录。目前学术界对石刻线画的研究也十分有限,而且研究范围也多局限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笔者以为主要原因也在于汉代画像石中虽有石刻线画的成分,但缺乏具有纯粹而又典型的“石刻线画”艺术语言的作品;另外石刻线画也以造像碑、棺椁、经幢为多,摩崖石刻线画则较为罕见。所以《五瑞图》不仅弥补了汉代石刻线画的空白,也弥补了摩崖石刻线画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美术史价值。

一、《五瑞图》的历史文化渊源

《五瑞图》因其画面内容描绘五种祥瑞图像而得名,有学者指出,“五瑞”与“五行”、“五玉”相关,“五行”是形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五玉”则是古代祭祀时的五种玉器。[2](189笔者以为,“五瑞”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文化渊源主要与汉代社会文化和哲学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史上,先秦时期史伯首先提出了“‘五行’杂以成百物”的宇宙生成论,但此后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是老庄哲学中的“‘道’生天地万物”说,以及《周易大传》中的“‘太极’化生”论,道家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中,并无五行的内容,《周易大传》中“四象生八卦”中的“八卦”所代表的八种事物虽然有“五行”的性质,但也有较大的差异。史伯之后倡导“五行”说的代表人物是汉代的经学大师董仲舒,但其理论与史伯的“五行”说已经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后者则属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在“五行”之上冠以人格化的“天”,将“天命”与“阴阳”、“五行”进行柔和,主观推演出了他的“天神主宰下的阴阳五行运转化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3](2—21并成为此后对中国民族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影响最为巨大的思想,也是汉代及其以后谶纬学说的文化渊源。可以说流行于西汉末并兴盛于整个东汉时代的谶纬之学直接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这种理论学说在综合网罗了古代各种方术之后,随后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纬书中有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董仲舒的文字。[4](47所以“五行”说在汉代的盛行就成为必然,此后“五”本身也成为一种“吉祥”的数字和象征,这正是“五瑞”的文化历史渊源。

另外正文中所述李翕的为官德行与事迹,也是“五瑞”形成的原因之一。“五瑞”中祥瑞的种类与其隐含的相应寓意也有内在联系,如“王者若非竭泽而渔,恩惠广及渊泉,则黄龙游跃于池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2](196、205此二瑞是李翕为黾池县令时所致,是从总体上突出李翕执守为官之道,所以黄龙、白鹿见。后三瑞是李翕任武都太守时所致:“王者德至于天则斗极明,甘露降”;“嘉禾,五谷之长,王者仁德盛大则有一苗双穗、三穗、及至九穗者”;“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生。”[2](208、219、223此三瑞在标示李翕执守为官之道的同时,也有内在的象征意义:“木连理”象征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甘露”象征时和气润、风调雨顺;“嘉禾”则象征五谷丰登。所以“五瑞”基本涵盖了统治阶级为官之道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二、《五瑞图》的艺术特征

周到先生认为,石刻线画主要是“供赏鉴的摩崖、碑刻等,其意专在绘画,与建筑无关。”[1](2《五瑞图》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突出了绘画性,在以画像石为主流的汉代石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构思巧妙、造型准确生动,艺术语言朴实无华,与追求装饰性的画像石艺术形成鲜明对比。内容涉及动物、人物、植物等,基本涵盖了传统绘画中的题材,是我们准确认识和研究汉代绘画艺术水平和成就的重要资料。

(一)构思与布局

《五瑞图》反转版

作者根据描绘物象的性质对画面进行了巧妙安排,从而使《五瑞图》在寓意和形式方面均体现出一定的完整性。整个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神异动物黄龙和白鹿,是级别较高的祥瑞;下部分为树木、禾苗与人物,属于级别相对较低的祥瑞。黄龙和白鹿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出没无常,尤其是黄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大,能高能下,乍存乍亡”,[2](196白鹿也有类似的特征,所以整个上部分基本显示出“上天”的神秘和浪漫性质;而下部分所描绘的树木与嘉禾,虽然也有奇异性,但都是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与承露人一起,构成了“人间”的现实性。这种构思和构图形式在汉代墓室壁画、帛画和画像石中也经常出现,如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铭旌”,就采用了“天上、人间、地狱”的结构模式。不仅在寓意上体现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构思,在视觉形式方面,也达到构图的相对完整,树木与嘉禾的排列错落有致,并产生了一定的前后空间感,树下的承露人更加强了这种空间的现实性。上部的黄龙则向天空飞升,造型舒展,奔放自由;形体较小的白鹿位于黄龙之后,昂首阔步,引颈长鸣,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虚幻的空间。所以上下的物象形成了动静、虚实等对比关系,使“五瑞”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二)造型与技法

《五瑞图》

画像石中的鹿

《五瑞图》中的白鹿

中物象造型既有汉代绘画雄浑饱满、夸张浪漫的整体美学风貌,又具有突出写实的个性色彩,不拘细节,追求大气与浑厚之美。尤其动物造型,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就连性情温和的鹿也凸显出猛兽的健壮与威武,蕴蓄着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与同时期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中的造型相比,突破了装饰性局限,又体现出造型的准确和艺术语言的质朴。画像石中的物象造型具有明显的装饰意味,而《五瑞图》中的物象,则用朴实无华的造型语言,表现物象的真实与自然,尤其在动物和人物的刻画上,更体现了这种艺术特色。白鹿的形象在体现汉代艺术造型饱满有力共性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造型的准确与生动,昂首阔步,神形兼备,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对自然深入的观察与体味。树下的承露女子造型简练,准确传神,富有生活情趣。即使神话传说中综合了多种动物特征的神异动物“黄龙”,在此处的造型也体现出写实的基本特征,动态、形体、比例均显示出一定的真实感。

《五瑞图》中的木连理 画像石中的连理树

图中树木的造型,也显示出较为成熟的表现技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洛神赋图》中的树木造型相比,似乎更为生动自然,树枝的穿插姿态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长短粗细合度,错落有致,具有真实生动的情态。画像石中也多有“连理树”的形象,但一般都进行了图案装饰化处理,具有明显的程式化、概念化以及符号化倾向,远不如《五瑞图》中的“木连理”造型生动自然。图中的“嘉禾”虽然是想象中的“一茎九穗”的奇异植物,但其生长情态也生动有致,枝叶舒展自然,与现实中的真实禾苗并无二致,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从画面中树木植物的描绘水平来看,可知汉代绘画已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刻线画艺术主要体现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色,《五瑞图》中的线条显示出刚劲有力而又朴实自然的审美特质。石刻线画艺术源于画像石,即由画像石中的阴刻线技法演变而来,但成熟时期的石刻线画艺术在艺术语言方面又有其独特性,画像石是以减地平雕或浅浮雕的“块面”为主要造型语言,间以阴刻线;而石刻线画则以阴刻线条为主要造型语言,同时石刻线画中的线条也与同时代其它绘画艺术中线条一脉相承,尤其汉代以后的石刻线画,线条的艺术特色基本与当时其它绘画艺术中的线型保持一致,有些石刻线画作品的线描本身就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平整的碑刻石面,加上雕刻者技巧的提高,使石刻线画也能表现出线条微妙的笔意。与当时的画像石相比,《五瑞图》的独特价值也体现在石刻线画语言的纯粹性上,为单纯的阴刻线,线型也反映了汉代绘画中线条的基本特征,同时间接反映出汉代书法发展水平,线描具有篆隶相间的审美特征,笔意流畅,但又古拙老辣,变化丰富。用淳朴的线描语言来描绘物象,而不象画像石或部分墓室壁画中的线条一样追求装饰效果,所以使《五瑞图》中的线描同时具有准确造型和艺术审美的双重属性。

东汉后期是中国古代祥瑞泛滥的时期,《五瑞图》虽然源于汉代祥瑞文化,题材和内容也没有突破汉代绘画的时代特征,但其构思、构图、艺术语言、造型特征在汉代石刻中独树一帜,不仅弥补了汉代石刻线画的空白,展示了汉代绘画写实的一面,也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汉代绘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到.中国画像石全集·石刻线画[M],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2]高天佑.西狭摩崖石刻群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3]方立天.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M],中华书局,1990.

[4]余治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On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 of the Cliff Engravings Line-Painting to Xi Xia

YuYong-hong

( The ArtDepartment of Longnan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742500)

Abstract:On the right text of the Cliff Engravings Ode were the pictures about Yellow Dragon, White Deer, Golden Grass, Wood even rationale, Manna Raining and others, called 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 which wasthe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Cliff Engravings Line-Painting of Han Dynasty. Not only has the full vigorou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an Dynasty, but also hascomplete composition and realistic modelingpersonality displayed,reflects the high academic value and art history value.

KeywordsThe Five Auspicious Pattern;The Han Dynasty Art; The Cliff Engravings Line-Paint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地址:甘肃省成县河东区建设路——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美术系;

邮编:(742500)

电话:15103969834;邮箱:yuyonghong581@sohu.com


余永红(1969—),男,汉族,甘肃西和人。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美术系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美术理论、民间美术的研究。

上一条:陇南的“点高山”风俗及其文化意蕴
下一条:白马藏族神话中的蛙神崇拜及其文化渊源

返回首页】   【关闭本页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技术问题 | 法律顾问

版权所有@ bat·365官方网站(中国)在线登录 电话:0939-3201436   地址:甘肃省成县河东区陇南路34号(742500)

XML 地图